夏季谨防猪丹毒来袭
猪丹毒俗称打火印,是由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高热,败血症、皮肤上紫红色疹块,关节炎,心内膜炎,皮肤坏死。 一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不同年龄、品种的猪均有易感性,但3-6月龄的猪易感性最强。而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也有发病的报道。本病多散发,或呈地方流行。除感染猪外,也感染家禽、家畜、鼠类和人,所以为人畜禽共患的传染病,35-50%的健康猪在扁桃体和淋巴组织中存在该菌。病猪、带菌猪和带菌动物是主要传染源。病菌通过粪便、尿液、唾液、鼻分泌物将病菌排出体外,污染土壤、饲料、饮水、工具经消化道及损伤的皮肤而感染。但也可通过昆虫如蚊、虻、虱等叮咬而传播。 二临床病状 潜伏期3-5天,最长的7天。①急性型(败血症)。初期,病猪突然死亡,无任何症状。以后一些猪相继发病,体温升高至42℃以上,稽留、打冷战、喜卧、食欲废绝、呕吐。精神沉郁,结膜潮红。眼睑肿胀。初期粪便干硬附有黏液,后期发生腹泻。严重的病猪呼吸加快,黏膜发绀。在皮肤上出现红斑,在背部、腹部,耳、颈等部最为多见。指压时红色消失,指去复原。病程2-4天死亡。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也有的发生本病,其表面是发病突然,出现神经症状如抽搐,倒地而死,病程在24小时以内。②亚急性型(疹块型)。皮肤表面出现疹块俗称打火印是本型的特征性症状。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高达41℃以上。发病后2-3天,在背部,腹部、胸部、耳和四肢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菱形、圆形、或不规则的疹块。突出皮肤表面,初期为淡红色,中期为紫色,后期为黑紫色。随着疹块的出现,体温下降,病情减轻,几天后疹块中央坏死,形成结痂而脱落。病程1-2周可痊愈,如有继发感染,病情加重而死亡。③慢性型(心内膜炎和关节炎型)。病猪均由上述两型转来。表现为浆液纤维素性关节炎、疣状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前两症状可在同一个猪体发生,而后一个症状可单独存在。关节炎型在腕关节和跗关节多发,可见关节肿胀,疼痛、僵硬、跛行。心内膜炎表现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在背、肩、尾、两耳等局部皮肤变黑,坏死,干裂。 三剖检变化 急性型;皮肤上有不同形状,大小不一的红斑,或弥漫性红色。脾肿大,充血,为樱桃红色。肾淤血肿大,呈暗红色,皮质部有出血点。肺瘀血红肿。胃及十二脂肠充血,出血。淋巴结肿大,充血,有小出血点。关节液增加。亚急性型;在皮肤上见有菱形,方形或圆形红色疹块。内脏病变较急性轻。 慢性型;多发性增生性关节炎,关节肿胀,有多量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液,黏稠,呈红色。后期滑膜绒毛增重,肥厚。慢性心内膜为溃疡性或呈椰菜花疣状赘生性心内膜炎。 四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尤其是体温升高,皮肤上有红色红斑,疹块,剖检脾,肾肿大呈红色,疣状心内膜炎、关节炎,可初步确诊。 五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舍内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引进猪只时,一定隔离,检疫,确保无病方可入群,要消灭舍内的鼠类和蚊、蝇、虻等昆虫。不要用废料,废水、或残羹等喂猪,必须应用时,一定煮沸消毒后才能应用。经常观察猪群,发现猪皮肤损伤应马上治疗。严禁家畜、家禽、野鸟等进入猪舍。免疫预防;肌肉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疫苗,每头皮下注射1毫升,猪瘟免疫期1年,猪丹毒猪肺疫6个月。注苗前7天和注射后10天禁用抗菌素。 治疗方案 1、黄连解毒散1kg+酸化阿莫西林2kg,连用5~7天。 2、①严重不食者:大剂量青霉素一日3次; ②神盾(每10kg体重1ml)+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 ③神盾+柴胡注射液一日3次。 赞赏 长按白癜风手术成果展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cr.com/xjxbxz/1721.html
- 上一篇文章: 株洲家长们注意了又一儿童高发传染疾病入
- 下一篇文章: 又是广济堂,榆林一月子会所多名婴儿查出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