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奋力打造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双标杆区。图为中新广州知识城新乡村示范带。李剑锋摄

从广州市黄埔区第一高峰油麻山徒步而上,一路青山环绕,山下,潺潺小溪从新龙镇麦村村穿过,干净宽敞的乡间马路、修葺一新的村居民房,一幅和美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放眼黄埔乡村,希望的田野一望无际,绿色的青山广袤无垠,而这,正是这座城区蕴含着巨大发展潜力的战略空间。

7月12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召开全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现场推进会。一个上午,调研相隔数十公里的3个点、20个单位“亮诺、亮绩、亮牌”工作,行程满满当当,专班斗志昂扬。

“于黄埔区而言,‘百千万工程’是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根本之策,是推动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打造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双标杆区,必须以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前提,城乡并进、共同发展。”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严格按照省、市工作要求,把“百千万工程”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一场推进会,凝聚全区力量,部署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亮诺、亮绩、亮牌”活动,加速推进“百千万工程”从“纸面”落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地面,加快打造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双标杆区”的坚实步伐。

产城融合探新路

棋至中盘,回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上半场,一个数据十分亮眼:固定资产半年投资首次突破千亿元,绝对值位居全国经开区、全市各区首位。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作为广州实体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引擎、改革开放主阵地,高质量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首先便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激发区域发展潜力,在产城融合上走前列、当标杆。

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海丝城、广州国际生物岛是广州产业发展的一大增长极,从“百千万工程”推动产城融合,“三城一岛”联动发展是突破点。

在知识城,该区正加快打造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引进中俄直升机、赛默飞等精尖项目,推动粤芯三期、百济神州、兴森科技等个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小鹏汽车等项目竣工投试产,凤凰谷海归中心投入使用。

在科学城,该区抢抓新型储能和光伏产业新赛道,引进TCL中环、智光储能等重大项目,双创示范基地第3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入围中组部经济建设教学案例。

在海丝城,该区深耕十里数字经济产业长廊,推动纳米创新研究院、中国软件CBD等产业园加快建设。培育壮大综保区保税文化产业,成功创建广州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加快实施西区振兴计划,创新企业服务专员制度。

在生物岛,该区聚焦打造国家生物经济先导区,推动LDT(实验室自建方法)试点,开展生物医药政策创新试验,新签约誉百科技、绿钥生物等项目8个。

笔者从会上获悉,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在全力打造广州知识城“国家知识中心”,全面提升广州科学城“中国智造中心”,积极创建广州海丝城“新型商贸中心”,持续做强广州生物岛“国家生物经济先导区”。

立足产城融合推进“百千万工程”,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探索了一条新路。

以优化先进产业空间布局,强化先进产业辐射带动,推动现代产业体系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度融合、相互促进,这是在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招商引资相适应的“百千万工程”推进实施体系。

今年以来,该区高质量实施“一街一主业+N”产城融合行动,加快推进北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部科技创新企业、南部高端农业科技等区域布局,深入挖掘“一村一特色”,大力推动科技、人才、资金等产业要素流动,将产业链条延伸到镇街、村社,推动镇街之间产业化聚焦、专业化发展、差异化竞争,实现城乡高质量融合。

从油麻山上远眺,航空轮胎大科学装置与周边乡村形成“融合互动”。该区依托科技创新平台优势,推动科技下乡入村,探索科技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新模式,发挥隆平院士港隆平试验田等高端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推动种业振兴,带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等。

城乡融合挖潜力

短短3年间,新龙镇麦村村从一个不知名的偏僻小山庄,蝶变成乡村振兴示范村,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村民们回忆,近几年,麦村村容村貌不断优化,这得益于该区积极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建设“万里碧道”,加强景观提升和基础设施建设。该区利用山林、水体、农田、梯田打造麦村农业生态公园,修建“广州第二高峰”油麻山人行步道,将这里打造成为一个高颜值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短板”如何变成“潜力板”,在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路线图中,城乡融合蕴藏广阔前景。

推进城乡要素融合、经济融合,从全域推进交通路网和公共服务设施互联互通是首要之责。

以重点项目为依托,该区抓好道路、水电气网和新基建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市政公用设施向乡村延伸衔接;加快推进三大“交通主动脉”和高速公路“十大门户”工程建设,构建高效畅通的城乡交通网;打造新龙镇全省“数字乡村”发展试点,全面提升行政村5G网络覆盖面。

在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方面。该区将着力推动中心城区优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向外围镇村覆盖,推进健身步道、社区体育公园等场地设施建设。同时,提升镇街综合服务能力,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服务功能,优化村(社区)级政务服务,让村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

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至关重要。该区深入推进法治乡村(社区)建设,努力推进乡村自治、法治德治深度融合,倡导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通过党建引领,将53个镇街、村社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红色战斗堡垒,持续提升城乡融合治理效能。

乡村振兴激活力

“百千万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变“短板”为“潜力板”,广袤的空间在乡村。

今年3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便以区委、党工委1号文印发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以高质量推进“三城一岛”联动发展、“一街一主业+N”高质量发展行动等充分体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工作特色,进一步细化分解核心任务为项具体工作任务,完善专班工作机制,“一街一策”制定具体行动方案,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落地见效,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

离中新广州知识城中国纳米谷不远处,纳米小镇迳下村成为院士们的诗和远方。

依托优良山水自然生态、红色文化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等资源优势,该区打造了迳下村特色精品村,建设长达10公里的纳米水乡新乡村示范带,成为人居环境宜居的美丽乡村,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

城乡区域要做好协调发展,需激发乡村的内在活力。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上,该区将村庄整治与绿色生态建设紧密结合,持续推进新乡村示范带建设。当前,该区深入挖掘幸福里、油麻山、永庄岭等地域优势特色,筹划打造“百千万工程”幸福游径、“先进制造业游径”“高科技走廊游径”等,积极培育生态旅游、历史文化传承、综合研学等精品“打卡点”。

在加强绿美黄埔建设方面,该区将深入推进大吉沙人居环境提升搬迁安置项目,严格河道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统筹推进公里绿道、80公里“连城森邻道”、18公里碧道建设,不断夯实全域公园城市示范区生态基础。

同时,该区不断推动公共资源按照常住人口规模配置,加快来穗常住人口市民化,并通过开展“乡雁归巢”行动,引导城市人才下乡、科技人才入村,加快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撰文:刘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cr.com/bxzfy/11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