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及分子分型
本文原载于《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年第2期 大肠埃希菌是人体正常定植的条件致病菌,医院和社区中引起呼吸道、尿路感染及血流感染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目前为最高级别的β-内酰胺类药物,被视为临床治疗革兰阴性菌特别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由于抗生素广泛使用,导致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大肠埃希菌不断增多,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挑战。本研究收集我院至年6株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探究其耐药机制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收集至医院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大肠埃希菌,-80℃保存菌种。 1.2 仪器与试剂 药敏试验M-H培养基和药敏纸片均购自英国Oxoid公司,包括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米诺环素及多黏菌素B。Vitek-2Compact细菌鉴定仪购自法国梅里埃公司。 1.3 药敏试验 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联合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年的标准判定[1]。 1.4 耐药基因检测 引物设计参照文献[2]委托上海生物工程公司合成。反应体系(25μL):模板2μL,上下游引物各1μL,Hieff?PCRMasterMix混合液12.5μL,加水至25μL。反应参数为:94℃预变性3min,94℃30s,55℃30s,72℃1min,循环35次,最后72℃延伸5min。PCR产物进行1%凝胶电泳,V,30min。电泳结果阳性的PCR产物送上海华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序,结果在NCBI网站(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cr.com/yjxbxb/4917.html
- 上一篇文章: 牛脱毛是什么疾病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