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1.基因分离定律实质: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研究对象: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发生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适用对象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研究对象: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2对以上基因)

发生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适用对象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

3.(92页)YyRr自交F2出现相应分离比的原因是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若YyRrF1测交,其后代分离比为1∶3的原因是两个显性基因同时出现时为一种表现型,其余基因型为另一种表现型

4.(90页)请设计两种方案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1)自交法: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测交法: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若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5.根据鸡的性别方式,列举性别决定的类型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环境决定性别,染色体组数目决定性别

6.雌雄不同,性状表现不同,在实际生产中的意义:

提高畜牧业的产量及农产品的产量

7.如图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其中哪组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为什么?

Aa与Dd和BB与Cc分别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该定律。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其遗传时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8.现提供纯种的高茎叶腋花和矮茎茎顶花的豌豆,叶腋花(E)对茎顶花(e)为显性,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现欲利用以上两种豌豆设计出最佳实验方案,探究控制叶腋花、茎顶花的等位基因是否与控制高茎、矮茎的等位基因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请设计方案并作出判断。

方案一:取纯种的高茎叶腋花和矮茎茎顶花的豌豆杂交得F1,让其自交,如果F2出现四种性状,其性状分离比为9∶3∶3∶1,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控制叶腋花、茎顶花的等位基因与控制高茎、矮茎的等位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若分离比为3∶1,则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方案二:取纯种的高茎叶腋花和矮茎茎顶花的豌豆杂交得F1,将F1与纯种矮茎茎顶花豌豆测交,如果测交后代出现四种性状,其性状分离比为1∶1∶1∶1,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控制叶腋花、茎顶花的等位基因与控制高茎、矮茎的等位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分离比为1∶1,则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9.高度不育的原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产生正常配子

第六单元 基因的本质和表达

1.(1)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区别在生命特征上的具体表现是

R型细菌无毒性,不能使小鼠患败血症;而S型细菌有毒性,能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并且培养R型细菌的菌落为粗糙型,而培养S型细菌的菌落为光滑型

(2)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应具有的特点是稳定性和连续性

2.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蛋白质和DNA是否都永久丧失了活性?

不是。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

3.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什么?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

4.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5.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6.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7.细胞生物(同时有DNA和RNA)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8.DNA若进行初步水解和彻底水解,则产物分别是什么?

初步水解产物为4种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产物为磷酸、脱氧核糖和4种含氮碱基。

9.DNA分子复制的时期: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10.DNA复制需要的基本条件有: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

11.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12.DNA分子复制的意义是:DNA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13.遗传信息是指: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14基因的本质描述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5.密码子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来决定

16.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

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携带氨基酸的tRNA共有61种

17.一种氨基酸只能由一种tRNA携带?

每种氨基酸对应一种或几种密码子(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可由一种或几种tRNA转运

18.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的意义是增强了密码容错性,保证了翻译的速度

19.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条途径: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0.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②转录时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结果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1.患者贫血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异常,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属于突变。其中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可遗传变异为染色体变异,分子水平发生的变异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只在减数分裂过程发生的变异为基因重组,真、原核生物和病毒共有的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

3.用光学显微镜能否观察到红细胞形状的变化呢?“能”

4.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也可以发生在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

5.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并不一定是基因突变,原因是基因突变是由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6.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改变吗?

因为基因突变是指由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所以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即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的改变

7.基因突变不一定都能遗传给后代的原因是①基因突变如果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一般不遗传,但有些植物可能通过无性生殖传递给后代。

②如果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通过配子传递给后代。

8.基因重组的准确描述是: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9.基因重组类型①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能够实现基因重组。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基因重组

10.染色体结构改变的实质是: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11.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是: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

12.图甲、图乙均发生了某些片段的交换,其交换对象分别是什么?它们属于何类变异?

图甲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间片段的交换,图乙发生的是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应片段的交换,前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后者则属于交叉互换型基因重组。

13.单倍体一定只含1个染色体组吗?单倍体不一定只含1个染色体组,单倍体指的是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配子中可能有1个或多个染色体组

14.染色体组与基因组是同一概念吗?

不一定;染色体组指的是: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

基因组:对于有性染色体的生物(二倍体),其基因组为常染色体/2+性染色体;对于无性染色体的生物,其基因组与染色体组相同。

15.诱导多倍体形成时,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形成,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前期;与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以达到同样效果的一种措施是低温处理

16.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

17.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18.共同进化的原因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19.生物多样性的种类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0.如何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

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若存在生殖隔离,则一定是两个物种。

21.如何判断种群是否进化?看其基因频率是否发生了变化,若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则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22.种群的描述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3.基因库的描述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24.种群在生物进化上的地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5.突变和基因重组在进化上的作用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26.生物朝一定方向不断进化的原因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27.物种的表述为: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28.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cr.com/yjxbxb/4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