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地区一流大学城建设实施方案出台福
《福州地区一流大学城建设实施方案》日前正式出台,计划到年上半年,基本完成大学城片区重点区域、主要道路沿线景观环境提升和基础设施改造。到年底,基本完成征迁工作,大学城总体城市环境品质、景观面貌显著改变。到年,“六个一流”目标基本实现,跻身全国一流大学城行列。依托大学城逐步推动规划建设“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 根据方案,大学城建设以“六个一流”为目标,全面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大学城,建设一流的生态景观、完善一流的功能配套、提供一流的服务管理、提升一流的办学水平、营造一流的校园环境、打造一流的共建共享。 打造显山露水的生态大学城 发挥大学城背靠旗山、紧邻乌龙江自然生态优势,构建旗山与乌龙江的山水生态绿廊,打造显山露水的生态大学城。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打造“旗山湖-溪源江”优美景观带,加快绿道、步道等慢行系统建设成网成环,建成集游览、休闲、健身和蓄洪排涝功能于一体的高品位多功能公园,全力将大学城建成山水相依、城画相融、人文荟萃的绿色生态学城。各建设项目应融入海绵理念,建设大学城全域海绵城市综合示范区。 凸显大学城建筑景观个性,优化完善规划管理,加强地块建设在功能、高度、色彩、风格等方面的管控,强化建筑景观风貌管控。精心打造大学城门户形象,整体性设计、系统打造福州西高速出入口、沙堤高速出入口、橘园洲大桥、浦上大桥周边四个门户节点,精心组织推进旗山湖公园建设,形成大学城的“客厅”和名片。 按福州中心城区标准配套基础设施 按照福州中心城区、滨海新城规划建设的标准和要求,高标准配套建设各项基础设施,完善给排水、污水处理、电力、通信等市政配套,构建安全可靠、结构合理、智慧高效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全面完善各项公共配套,建设完善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各项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供水、排水、供电、道路、公交等基础配套设施。完善提升地铁2号线大学城4个站点的接驳和换乘条件;增加校际串接校园内部公交线路,加强大学城各高校之间的联系,方便高校间设施资源共享;增设大学城各高校环线公共交通运行线路和班次。 开展智慧大学城专项规划,逐步打造智能智慧大学城。顺应福州数字城市建设浪潮,引进国内外互联网企业智慧城市构架方案,通过5G、光纤通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平台等技术,提供包括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智能交通、城市管理、智慧教育等多个领域建设方案。实施“双一流”建设工程促进教学质量快速提升 实施“双一流”建设工程,省市共同鼓励和支持高校结合自身特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一校一策”扶优扶强,在不同学科、不同层面争创一流;发挥强校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潜力学校、品牌学科进入“双一流”行列。 加强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合作交流,促进教学质量快速提升。继续鼓励中外合作、校企合作等多形式办学,拓宽办学渠道。探索大学群、新型实验大学、伙伴大学等合作模式,推动引进国内外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高等教育创新联合体;为高校开展实践性教学提供产业、金融、行政、司法等资源,促进大学城教学质量快速提升。 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聚焦科研成果转化、校企联动、科技创业孵化的核心问题,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建立相应的成果转化对接服务、资源共享、科研孵化的平台;降低小微企业的创业风险和成本;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创新创业保护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活力,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创造环境。 设施资源共建共享打造没“围墙”的大学城 实施校园拆墙透绿工程,强化城市滨水等公共空间与大学校内组团绿地、广场空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呼应,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开放式绿地生态系统,共享校城的美好自然环境。 腾挪公共空间用地,协调落实好目前暂由高校使用、按城市建设需要高校腾退的空间(如城市干道、滨水沿线、基础教育用地、重要节点等),进行绿化和公共空间打造。 物理空间设施资源共建共享,破除围墙建设“共享区”“共建区”“合作办学区”,最大限度实现大学城片区内的体育场馆、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礼堂、公共实验室、信息化网络、外语培训中心及公共教室等通用性设施的资源共享。 加快推进旗山湖“三创园”项目建设,把旗山湖“三创园”打造成为海峡两岸大学生融合发展三创中心,并争取纳入国家级项目。建设大学城公共文化体育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健全文化艺术中心、高校内部体育场馆等面向大学城高校师生、周边群众开放使用的管理机制,促进资源共享。 (文章来源:福州晚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cr.com/yjxbxb/11649.html
- 上一篇文章: 为技术应用注入人文基因领跑金融科技新时代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