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提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发展正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而随着疫情的进展,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也呈现出动态提高的过程。国家卫健委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以下简称“诊疗方案”)几乎每5天更新一次,至今已经更新至第五版。目前,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地区都有病例出现,疫区已经扩大至湖北以外的省份。面对疫情严峻形势,各地唯有尽快掌握新诊疗方案的要点,才能打赢这场硬仗。近日,本报有幸采访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天津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院院长吴琦教授,请他结合一线防疫救治情况为我们解读诊疗方案,分享抗疫经验。

吴琦教授

第五版诊疗方案,区分湖北省和湖北省外诊断标准

吴琦教授介绍:与第四版诊疗方案比较,第五版诊疗方案疑似病例改变最突出的是将诊断标准和病例报告流程分为湖北省份和湖北省以外两个部分,并增加了无流行病学史的诊断标准,使新版诊疗方案更具有实战性。

对于传染源,第四版诊疗方案提到的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而第五版改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且提到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提示疫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识别感染源需要更加谨慎小心。

在传播途径中,第五版诊疗方案明确“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增加“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虽然尚待明确,但这一点提示我们,对于新的可能传播途径应给予充分重视,并做好相应的防护。

诊断标准中,第五版诊疗方案将流行病学史:“武汉地区”改为“武汉及周边地区”;“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改为“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这表明,现在已经将流行病学的概念大大扩大;且在诊断标准中,第五版将临床表现:“发热”改为“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需要我们在临床鉴别上高度重视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鉴别。同时,在临床分型中,增加“轻型。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综合以上看,这些变化可能会增加各地疑似病例数量,但及早收集、搜索出这些病例,将防控“网眼”拉的更小,对控制疫情、控制传染源是很有好处的。

实际上,根据第五版诊疗方案,对于湖北省以外省份,如果无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3条都必须具备,即必须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

吴琦教授表示:“从疫情开始,我就一直在天津市的抗疫一线工作。因此,在这一点上,我们体会CT影像学的诊断对于判断肺部的病理改变还是很准确的。因此,还应强调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可能给患者进行CT检查,以确诊疑似病例。而在湖北省内,第五版诊疗方案更进一步提到,对于核酸检测阴性的疑似病例,如CT检测证实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也可以归为确诊病例中,提示CT影像学诊断的重要作用。”

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方法,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cr.com/bxzfy/4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