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阅享第六期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薄世宁 薄世宁,男,年生人,九三学社成员。“得到”App课程《薄世宁·医学通识50讲》主理人。主编《重症监护药物治疗手册》,并编译了多部医学专著。 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美国布朗大学公派访问学者,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18年,目前担任副主任医师。同时还是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发起人及秘书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突发事件现场医疗救治指导专家。被评为年“北京大学抗击非典英雄”,是年四川雅安地震伤员救治国家卫计委首批医疗专家组成员,年广西柳州连环爆炸伤员救治国家卫计委专家组成员,年江苏盐城龙卷风伤员救治国家卫计委专家组组长。 薄世宁著 本馆馆藏:公共图书馆五层 健康产业与学前教育阅览区 索书号:R-49/9 全书概览: 医学,面对的是复杂的生命现象,既是最新科学技术的主战场,也是人类自我关怀和探寻生命意义的最前沿。人在一生中,难免要面对疾病的来临与生命的诘问,以医学的思维面对自我,以科学的方式关爱家人,才是对自己与家人真正的爱。 作者薄世宁在一线工作近20年的他,每天面对的是时间急迫、状况棘手、病症复杂的重症患者,他一直在和时间赛跑,努力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基于从医多年的经验与思考,他完成了这部医学通识作品,并希望通过这本书普及医学常识,进而探讨医学的本质、医生的角色与生命的意义,并跨越患者与医生之间的认知鸿沟。 这本医学通识从医学的基本共识、疾病原理、医生的决策思维、患者的思考几个层面展开阐述。在系统介绍医学体系的同时,渗透着医学的智慧。它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列举大量病历,打破专业壁垒,降低读者掌握这些知识的时间成本。 原文摘录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可以改善肠道健康,平衡菌群。苹果、梨、魔芋、黑麦、黄豆、青豆、栒杞、石榴、椰子、冬菇等都是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我们通常认为的含膳食纤维很高的芹菜,其实膳食纤维含量并不算高,在蔬菜里只是中等水平而已。——引自第二章第五节 共生:认知疾病的新角度首先,共生关系被打破,细菌发生“移位”就会带来疾病。移位是指细菌跑到不该去的地方了,细菌如果在它应该待的地方就是正常菌,细菌如果跑到本不属于它的地方,就会变成有害菌。比如,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最新研究表明,引起牙周炎的细菌和引起口腔溃疡的白色念珠菌可以移位到大脑中,这些细菌通过复杂的机制,就可能引起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改变。——引自第二章第五节 共生:认知疾病的新角度 除此之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很多非感染性疾病,比如肥胖、过敏性疾病(包括荨麻疹、湿疹、哮喘、鼻炎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还有焦虑、抑郁、自闭等精神问题,甚至癌症(尤其是结肠癌)也和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引自第二章第五节 共生:认知疾病的新角度 比如口腔卫生和刷牙。刷牙这件事并不简单,不刷牙不仅会带来口臭、龋齿、牙周炎、牙齿松动、脱落等问题,而且最新研究显示,ロ腔健康还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等多种疾病有关,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每天多刷一次牙,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可以降低9%。定期看牙医并且进行专业牙齿清洁的人,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14%。保持口腔清洁,可能还有利于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所以口腔卫生是公共卫生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通过社会各界的不解努力,当人们的口腔清洁意识越来越强时,口腔疾病以及与之相关的多种疾病就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和预防,很多人也会因此受益。口腔卫生带来的问题,也绝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年7月,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一篇名为“口腔疾病:全球公共卫生挑战”的文章指出:“与大多数非传染性疾病一样,口腔疾病是慢性的,具有强烈的社会模式。贫困儿童、社会边缘化群体和老年人最易受口腔疾病的影响,这些人通常很难获得牙科治疗……慢性未经治疗的口腔疾病的后果通常很严重,可能包括持续疼痛、败血症、生活质量下降、失学、家庭生活中断和工作效率下降。治疗口腔疾病的费用将给家庭和医疗保健系统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口腔疾病无疑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自第三章第六节 深入理解公共卫生 《柳叶刀》指出,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导致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在中国,由饮食结构问题造成的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死亡率居高不下,在世界人口前二十的大国中排名第一。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包括:钙、膳食纤维、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红肉、加工肉摄入过多,高钠饮食、含糖饮料过度饮用等。除了饮食结构不合理之外,饮食过烫也是常见的高危因素。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口腔和食道的温度多为36.5~37.2℃,而适宜的进食温度范围为10~40℃,能耐受的高温范围为50~60℃。如果食物温度超过65℃,那么食管上皮会受损,从而会导致上皮细胞加速分裂并长期处于修复状态,这将使得食管癌的发病风险大大增加。——引自第七章第四节 避免高危因素 内页展示阅享寄语医学不应该仅仅是冷冰冰的处方和手术刀,它的底层应该是对人的价值的一种最深刻的关怀。过去我们有可能把医学仅仅看作一门严格的实证科学,实则驱动所有这些实证的,都是对于人的关怀与理解。医者仁心,诚哉斯言。 ——施展教授 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 《枢纽》作者 医学,不仅仅是一门解决病痛的技术。书中大量案例告诉我们医学是科学,更是“人学”和“仁学”。薄医生说出了我作为医者的心声。医学通识,不可不知,推荐给关心疾病和健康的每一个人。 ——张明徽教授 清华大学医学中心细胞治疗研究所所长 薄世宁医生的书,直击医学本质,剖析医生角色,就像庖丁解牛,既淋漓尽致,又通透明晰。无论是否有医学基础,这本书都将帮助您重新认识医生,读懂医学。 ——冯唐医学博士 作家,投资人 《博世宁医学通识讲义》将医学这个博大精深的体系的精华和认知都浓缩在了这本书里,它不仅适合年轻医生阅读,也适合没有读过医科的人。希望这本书不仅能让你对医学有更深入的了解,更能帮你将医学发展了多年的智慧为己所用。 阅读本是寻常事,繁华深处遇知音。一书一座,静待“阅”享时光! 来源│公共图书馆 出品│党委宣传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cr.com/yjxbxb/8783.html
- 上一篇文章: 几块钱的甲硝唑,能治6种病医生却说滥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