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知识小课堂
鼠疫知识小课堂 1 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曾被称为“黑死病”。 属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我国将其列为甲类传染病。 鼠疫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特别是败血症鼠疫和肺鼠疫,如不加治疗,病死率为%。 2 鼠疫的传播 01 传染源 啮齿动物:鼠、旱獭等 鼠疫患者 02 传播途径 1.病媒生物传播:蚤叮咬的传播方式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造成人的感染。 2.接触传播:人在宰杀、剥皮、食肉时接触染疫动物;接触鼠疫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病菌通过皮肤伤口或粘膜进入人体。 3.飞沫传播: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大量鼠疫菌,通过呼吸、咳嗽形成飞沫短时间悬浮于空中,他人吸入可造成感染。 03 易感人群 人对鼠疫普遍易感。疫区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猎杀、剥食旱獭的猎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可能性大。 3 鼠疫的临床类型 01 腺鼠疫 以发热、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症状。腹股沟淋巴结最常累及,其次为腋下、颈部、颌下。未及时治疗者,可在淋巴结肿大后病情加剧,继发败血症或肺炎于3-5天内因严重毒血症、休克而死亡。 02 肺鼠疫 高热、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患者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而于2-3天死亡。 03 败血症鼠疫 恶寒、高热、剧烈头痛、谵妄、神志不清。进而发生感染性休克、DIC、广泛皮肤出血和坏死。若处理不及时常于数小时至2-3天内死亡。 4 鼠疫的预防治疗 及时的抗生素治疗可降低鼠疫的病死率。 预防措施 1、避免到疫区旅游或活动,避免接触啮齿动物(如鼠类、旱獭) 2、避免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与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触时,尽量和病人保持1米以上接触距离,并戴口罩、勤洗手 3、采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驱虫制剂 4、如果曾去过疫区,应持续2周自测体温,如突然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疼痛、咳嗽、咯血或出血等任一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疫区旅行史,早期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 5、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的人,应尽早预防用药。可服用磺胺制剂,成人首次2g,其后4-6h服1g,一般连服5日 ···THE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cr.com/yjxbxb/4678.html
- 上一篇文章: 盆腔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盆腔炎能治好吗盆腔
- 下一篇文章: 聊聊鼠疫那些事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