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1号公路全线有桥梁座。受访者供图

重庆,也称“山城”,依山而建,江河交织。

台州,古称“海州”,东临沧海,以观碣石。

两座相隔千里的城市,如今将合力打造一条世界级沿海公路——台州1号公路。

是怎样的“缘分”,让并不靠海的重庆,参与设计沿海公路?这条沿海公路,又如何登上世界舞台?项目有何魅力,吸引两个院士团队,组成研发项目组?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前往浙江省台州市,寻找“山海”相约的答案。

邓文中院士(左)、周绪红院士(右)。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首席记者董进摄

两位院士从重庆“打飞的”调研

5月11日上午,台州金清港码头,在海风徐徐中,迎来两位院士的身影。

一位是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邓文中,一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两人都是从重庆飞往台州,前来调研台州1号公路项目。

台州1号公路,由总部设在重庆的林同棪国际(中国)和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院联合设计。项目起于台州三门县蛇蟠岛,止于玉环市海山岛,途经三门县、临海市、椒江区、路桥区、温岭市、玉环市等六县市区及台州湾新区,全长约公里,占浙江岸线近三分之一。

两位院士在现场,详细了解项目规划、空间布局、建设进度等情况。日前,台州1号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顺利通过评审,西沙门大桥、海山入口门户区品质提升项目等工程已开工建设,计划于年前全路段主线基本建成。

“这条路建成后,一定会吸引很多人前来。”邓文中院士,毫不吝啬地夸赞。在他看来,随着设计理念与建设技术的逐步完善,沿海公路已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体现。

一路阳光一路海,台州1号公路对标美国加州1号公路,将沿线众多的旅游资源“串珠成链”,实现“文旅产路多元融合,山海岛城协同发展”的滨海交通廊道。

“人们住在水泥钢筋城市里,很容易和大自然脱节。台州1号公路,让人们更有机会亲近自然。”邓文中院士建议,公路建设要因地制宜,越自然越好。

周绪红院士认为台州1号公路的建设,一定要适合环境、顺应环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由于项目临海,要注意沿海潮湿、大风气候,对钢构件除锈涂装的不利影响,可以使用尽量耐久、美观的涂层。”周绪红院士说。

打造一条世界级沿海公路。受访者供图

先进理念设计世界级沿海公路

“台州1号公路,是我们设计的国内首条沿海公路,很有挑战性的一个项目,对技术要求非常高。”林同棪国际(中国)总裁助理龚华凤博士,是该项目设计总工程师。

之所以能拿下这个项目,皆因前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龚华凤博士感慨道:“首先,得益于有设计过类似项目的经验。世界知名的美国加州1号公路和芝加哥滨湖路,都是我们参与设计的。”

而先进的项目设计理念,也是林同棪国际(中国)从众多设计单位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项目从线路选址和试点选址开始,就坚持布局连续性、设计安全性、关键工程永久性,通过结合滨海特色,融合山海魅力,传承多元文化,打造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滨海休闲带,从而将台州1号公路推向全国乃至世界的舞台。

“以往沿海公路主要是便捷交通。”林同棪国际集团总工程师何天弘表示,如今社会经济发展,赋予沿海公路更多功能,包括利用旅游业带来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促进沿线经济,对生态环境保护、公路文化内涵方面的需求也在增加,这对于沿海公路的设计提出更高要求。

“台州1号公路的总体设计理念,围绕生态、韧性、宽容、可持续、智慧、环境友好和特殊群体友好7个维度重点打造。”龚华凤介绍,比如智慧公路方面,通过打造智慧信息发布与统一平台管理,可实现智能交通安全服务显示、公路沿线实时动态预警等功能。

环境友好公路方面,项目采取的综合敏感性设计(CSD),在保护现状环境原真性、减少对自然生态破坏的同时,还能延续当地人文历史文化、保障社区完整性。

项目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以“桥”为媒让山城与海州相连

从内陆重庆,到滨海台州,虽然山海有别,但也有不少共同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项目设计负责人蒋中贵就直言,桥是“山海”相连的关键之一。

在桥都重庆,林同棪国际(中国)先后设计了菜园坝长江大桥、千厮门嘉陵江大桥等20多座跨江大桥。

而台州1号公路全线有桥梁座,总长度达26.2公里,包括特大桥有4座、大桥66座、中小桥49座。

其中,台州1号公路的4座跨海特大桥,分别为扩塘山大桥、金清港大桥、西门口大桥和大港湾大桥,其余桥梁则主要为以预制结构为主的功能性桥梁,部分节点桥梁采用连续刚构桥梁、钢混组合结构桥梁开启桥等。

“采用预制结构为主的桥梁,在工期和造价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周绪红院士告诉记者,他和邓文中院士的团队联合组成研发项目组,针对台州1号公路示范段中小桥梁建设需求,共同研究设计了“适用于山地环境的常规跨径装配式钢混组合结构桥梁”,具有受力优良、安全可靠、施工便利、景观融合、环境友好、经济适用等示范效果。

台州1号公路起于三门县蛇蟠岛,止于玉环市海山岛。受访者供图

台州1号公路建成后,不仅仅是一条展现大美海岸的旅游休闲路,还是引领城市形态向海洋延伸、产业发展向海岸集聚的纽带,成为陆地与海洋潮间带之间的生态绿带。

与山海共情、与文化共鸣、与世界共享。

这样的一条世界级沿海公路,怎能不让人期待!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首席记者董进/文

(本文来自新重庆客户端APP,请至各大应用市场下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cr.com/yjxbxb/11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