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发展空港新城正崛起贵阳日报
① ② ③ 自年10月成立至今,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成长之路不到七年。 这七年,经济区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秉持“追赶、领先、跨越”的双龙精神,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在稳基础谋长远中攻坚克难,基础配套不断完善;在兴产业促发展中精准发力,经济指标大幅提升;在抓改革促开放中开拓进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在保生态优环境中久久为功,城乡面貌持续向好;在解民忧增福祉中务实重行,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 作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全省“1+8”对外开放创新平台、贵阳贵安经济体量大能级城市“东西两翼”的东线主战场,当前,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正按照“一个体系、三个建成”目标要求,围绕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坚定“一个主导、两大支撑”的产业发展定位,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全方位提升为工作主线,努力打造千亿规模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奋力建设港产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空港新城。 强根铸魂牢牢抓实基层党建 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近年来,经济区以“兴港先锋·十星闪耀”党建示范带创建为抓手,聚力“三抓三强三促”,注重“点线面”结合,以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高效能治理、群众高品质生活。 在抓根本、强功能、促作为方面,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紧盯关键时刻奋力作为、坚持常态长效始终作为、注重搭建载体引导作为,全力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聚焦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展现担当作为。 在抓标准、强基础、促创新方面,强化示范引领,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达标示范党支部为引领,带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对标“五个规范化”,深入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强化问题导向,经济区党工委坚持调研、座谈、宣讲、督导一体化,推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帮助各示范点破解创建工作痛点堵点难点;强化上下联动,注重激发基层首创精神,下派党务骨干沉到点上,深度挖掘各示范点经验做法,切实扬优势、锻长板、提质量、树品牌。 在抓统筹、强协调、促融合方面,立足资源禀赋,树牢区域“一盘棋”意识,吸纳农村、社区、国企、高校、非公企业等跨行业、跨领域党组织开展共建联建,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健全经济区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政治部沉点指导、乡(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人主责、示范点党组织书记具体落实的责任体系,推动创建工作全面落实;以探索城乡党建互联互动为切入点,推动示范带创建工作交融共生、互促互进。 “新的一年,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把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贯穿基层党建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今年1月20日,经济区召开党工委(扩大)会暨年度基层党(工)委、机关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会上对今年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要求,正引导基层党组织担当作为,不断开创党建新局面。 垒基筑台不断夯实发展基石 四通八达的内外交通、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焕然一新的城乡面貌……经过近七年的发展,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城乡逐步融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成立以来,经济区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坚持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先行、引领性项目先行,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迈出了基础设施大建设的坚实步伐—— 在征地拆迁方面,着眼长远,完成核心区15个行政村的整村搬迁,拆除面积达.26万平方米,收储土地7.9万亩,创造了全面征拆的“双龙速度”和“双龙模式”,为经济区后续项目落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要素保障。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成通车道路30条,总长度公里,完成投资亿元,基本形成“八横四纵、内外双环”骨架路网体系。 在其他配套设施方面,贵州规模最大、工艺最先进的花园式、地埋式龙洞堡污水处理厂和大坡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贵阳一中李端棻中学、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双龙初级中学、上海延安小碧中学等优质学校相继落户;医院、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互补充;砂之船·奥特莱斯、多彩贵州城、极地海洋世界、中央生态公园、双龙体育公园陆续汇聚…… “整村搬迁后,我们家家户户都住进了楼房,小区干净整洁、绿化好,周边学校、医院、惠民生鲜超市等配套设施应有尽有,出行也很方便,生活舒适便捷。”经济区小碧布依族苗族乡云盘村村民杨佳斌说,经济区越来越美丽宜居,生活在这里越来越幸福。 招商引业全力推动产业发展 基础强,百业兴。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坚定“以航空指向性为主导、以高端制造和综合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方向,构建“一轴两带、一核四区、多组团”的现代临空产业空间格局,高效高质推进港产城融合。 “十三五”时期,经济区共签约引进重点项目85个,其中世界强企业18家、中国强企业4家,行业类别涉及中高端智能制造、中高端消费、总部经济、航空物流、大数据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亿元。 在航空产业方面,引进九元航空贵阳基地项目、中国航油保税航油和属地化纳税合作项目、圆通贵州智创园及航空枢纽基地项目、车夫网—国际空港物流中心项目等。 在高端制造业方面,引进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优必选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研发装配中心项目、上海丰树管理有限公司双龙产业园项目、宝能新能源汽车、中电新能源汽车项目等。 在中高端消费方面,引进江西省路桥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洲际酒店项目、嘉宏航运公司旅游跨境商品博览会项目、绿地集团贵州双龙全球商品贸易港项目、贝法易跨境电商(出口型)项目等。 在大数据方面,引进正威集团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项目、云景文旅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联通·腾讯文旅合资项目、中国联通贵阳大数据创新创业中心项目等。 在总部经济方面,引进贵州正业集团总部项目,一树集团总部、葛洲坝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贵州总部项目等。 在大健康产业方面,引进国药集团贵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拜特物流园项目、慢病管理项目等。 工作中,经济区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等,高位对接、精准推介。一个个优质项目加速落地,一家家优强企业快速聚集,不断为经济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凝心聚力奋力推进对外开放 高水平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快速发展的航空经济为不沿海、不沿边、不沿江的贵州带来了对外开放的机遇。 作为贵州省“1+8”对外开放创新平台之一,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拥有全省唯一的国家级一类航空口岸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拥有国际邮政互换局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国际快件中心、国际货运中心、海关综合监管中心等开放功能平台,在开放通道、开放平台上的优势尤为明显。 自成立以来,经济区坚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紧抓国家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重大机遇,尤其是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历史性机遇,以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为核心,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贵州开放门户、贵阳开放窗口,做强空港经济。 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经济区出台《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对外开放委员会工作规则》等系列文件,成立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对外开放工作体制机制,明确对外开放工作要点,切实将对外开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在加强规划设计方面,经济区党工委、管委会充分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中,通盘考虑、统筹规划,充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主通道的核心物流枢纽优势,听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相关意见和建议,探索对外开放发展实施路径。 在加强功能建设方面,经济区从规划设计、平台建设、产业集聚、营商环境等方面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建设优强港口,加快推进机场三期扩建、智慧口岸、物流枢纽等项目的建设,积极做好航线开通工作,积极推进保税航油落地工作…… 我们欣喜地看到,经济区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敞开大门谋发展,对外开放之门越开越大,经济发展活力越来越强。 护蓝增绿持续擦亮生态底色 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精心打造生态“大品牌”,不断加强环境“大保护”,推动绿色“大发展”,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大幅提升。 在治污方面,年,经济区先后投入42.6亿元开展污水处理厂修建、截污管网建设、河道清淤、河道景观提升等系列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成日处理能力5万吨的龙洞堡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能力0吨的大坡污水处理厂,配套建成污水收集管网50.65公里,实现核心区域污水%收集。 在净气方面,积极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查整治等重点工作,并开展划定禁燃区、限制高污染燃料使用等系列工作,大气环境质量达标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6%以上。 在添绿方面,积极推动荒山绿化、营林提升、百山治理等工作,完成人工营造林1.3万亩、百山治理亩,规划构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山体公园、社区公园”五位一体的城市公园体系,先后建成双龙生态公园等市县级示范公园20个,实现“米见绿、米见园”目标。 在增靓上,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贵阳特色”标准,精心设计机场路、汤巴关路提升改造方案,充分融入生态理念,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全力把进出机场的两条主要通道打造成经济区名副其实的靓丽名片。 如今,经济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成为更加宜居宜业的空港新城。 ①全省唯一的一类航空口岸——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 ②贵州双龙航空港展示中心。 ③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重点物流园——宝湾亿隆智慧物流园。 来源:贵阳日报 编辑:刘慕轩 审签:魏成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cr.com/yjxbxb/10699.html
- 上一篇文章: 融合创新,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上海高校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