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专题母猪得了猪丹毒怎么办
北京白癜风治疗哪里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疾病预警,气温升高,谨防猪丹毒 导读:猪丹毒病(Swineerysipelas)又称“打火印”,是由猪丹毒丝菌(E.rhusiopathiae)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属于农业部公布的二类动物疫病。该病主要发生于猪,最易侵害母猪和架子猪,多呈散发或者地方流行,以炎热多雨季节及气候温和的季节(5~9月)最为多发,发病初期多表现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疹块型,后转归为慢性型。 1、流行病学(1)传染源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约35%~50%健康猪的扁桃体和其他淋巴组织中存在此菌。 (2)传播途径 病猪、带菌猪以及其他带菌动物(分泌物、排泄物)排出菌体污染饲料、饮水、土壤、用具和场舍等,经消化道传染给易感猪。本病也可以通过损伤皮肤及蚊、蝇、虱、蝉等吸血昆虫传播。 (3)易感动物 母猪和2~6月龄的架子猪最易感。 (4)诱发因素 天气突变或转群造成的应激、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等。 2、临床症状潜伏期为1~7天,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 (1)急性型(败血症型) 在流行初期,以突然暴发、急性经过和髙死亡率为特征。病猪体温升高至42℃以上,高热稽留,恶寒颤抖,食欲减退,喜卧,行走不稳,关节僵硬。发病1~2天后,皮肤上出现紫红色斑块,尤以耳、颈、背、腿外侧多见,其大小形状不一,指压时红色消失,指去复原。不及时治疗,往往在2~3天内死亡,病死率为80%左右,耐过者转为疹块型或慢性型。 (2)亚急性型(疹块型) 以皮肤上出现疹块为特征,俗称“打火印”。体温41℃左右,发病后2~3天,在背、胸、颈、腹侧、耳后和四肢皮肤上出现深红色、紫黑色大小不等的疹块,形状各异。发生疹块的部位略有凸起,与周围皮肤界限明显,俗称“打火印”。随着疹块的出现,病猪体温下降,病情减轻,病程2周左右。 (3)慢性型 多由急性型转归而来,常见的有3种症状,即浆液性纤维素性关节炎、疣状心内膜炎、皮肤坏死。 3、防控方案(1)预防 在疫区搞好猪场的卫生消毒等工作,可免受猪丹毒素丝菌感染。调整养殖密度,通风降温,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2)治疗 ①个体给药:首选青霉素类药物,并且加大剂量,速克欣(盐酸头孢噻呋钠)10mg/kg体重,配伍氟倍奇(5%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每天1次,进行重点治疗。 ②全群投药:阿莫维克2kg+利养舒1kg+芪板青颗粒1kg/吨料,连用7-10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cr.com/ndbxz/9255.html
- 上一篇文章: 内蒙已出现,请留意
- 下一篇文章: 洪善玲主任谈妊娠合并重症感染的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