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比较好白癜风专科 http://pf.39.net/bdfyy/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从莎士比亚到福尔摩斯:大英图书馆的珍宝”展览,目前正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出。

本次展览中的第一件展品就是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于年开始创作的讽刺长诗《唐璜》的手稿。为了展示《唐璜》在中国的翻译、传播和接受情况,国图也选出了八件珍贵馆藏配合拜伦的手稿,其中包括三本国图收藏的英文版拜伦诗集,年中国书局出版的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纪》,年版《鲁迅全集》中的《坟》,年新知书店出版的陈秋子翻译的《拜伦传》,年朱维基版和年查良铮版的《唐璜》译本。

如今,距离《唐璜》当年的创作,已经过去了两百年。这首诗在最早进入到中国时,也被包括梁启超在你的译者,赋予了其他的政治含义。今天,结合这次展览上的展品,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为大家梳理了《唐璜》这部作品的诞生故事,以及在中国的解读史。

在拜伦之前,关于唐璜的传说已经存在了至少年。

年,剧作家蒂尔索·莫里纳(TirsodeMolina)《塞维利亚的浪子》一作的出版,使唐璜的故事走出了西班牙乡间,在整个欧洲流传开来。几乎同一时间,在法国,莫里哀的《唐璜与石像的宴会》将唐璜这一文学形象在戏剧领域的再现带到了一个高峰。

根据拜伦创作的唐璜形象

一百年后,莫扎特的歌剧《唐璜》在《费加罗的婚礼》遇冷之后挽救了他受损的声誉,歌德在给席勒的信中这样称赞《唐璜》:“你对歌剧所抱有的所有希望,已经在最近的《唐璜》中得到了高度的实现。”

然而,在唐璜“女性杀手”(womanizer)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之后,他的故事在19世纪开始渐渐脱离民间传说的范本,在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大师手中辗转的旅程中,出现了很多有趣的变体。在这一时期涉及众多门类、近乎竞赛与挑衅的创作潮流中,处于旋涡中心的,正是拜伦的长诗《唐璜》。大英图书馆的策展人Ault说,拜伦出人意料地颠覆了唐璜轻佻的“诱惑者”(seducer)形象,把他变成了在女人的竞相追逐中被引诱的对象(seducee)。

《唐璜》手稿

这首长约行、分为16章的讽刺长诗开始创作于年,但是直到拜伦于年去世时,也并没有完成。根据目前在国家图书馆《从莎士比亚到福尔摩斯:大英图书馆的珍宝》展览上展出的拜伦创作于年的第6、7章手稿,这些手稿被包裹并缝订在棕色的棉浆纸封皮里,从纸张的大小和水印中可以判断,拜伦使用的纸不止一个种类,书写所用的墨水也是根据不同配方制成的,手稿中有大量涂改的痕迹,纸张也有折痕。从这些细节都可以看出,诗人是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创作的这首诗,他当时很可能正处于一种颠沛流离的生活状况之中,没有固定的住所,经常在旅途中写作,并且写作的过程并非自然流泻、一蹴而就的,相反,这个过程可能是十分艰苦、充满着自我怀疑与否定的,即便是拜伦这样的少年天才也不例外。

为了逃避上流社会炒作和攻击他与妻子离婚的事情,拜伦于年离开英格兰,从比利时溯莱茵河而上,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结识了诗人雪莱。随后他南下意大利,与年轻的意大利姑娘TeresaGuiccioli结婚,先后辗转于威尼斯、罗马、拉文纳、比萨和热那亚等城市,《唐璜》的前十二章主要创作于这一时期。年7月,拜伦离开意大利,到希腊参加反抗奥斯曼土耳其奴役的希腊独立战争,并在一次行军途中感染风寒一病不起。当时流行的放血疗法,不但加速了他身体的衰弱,还可能使他患上了败血症,最终他于年4月19日病逝于希腊西部城市梅索朗吉昂(Missolonghi),至死也没能完成《唐璜》的写作。

拜伦在定居于拉文纳期间开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cr.com/ndbxz/7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