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光宝(外科副主任医师)

奄奄一息的女病人

那天,急诊室来了一位奄奄一息的女病人。女病人35岁,是一个大型超市的营业员,负责生鲜蛋类等食材的整理和摆放。她在一周前开始出现肚子痛、腹泻、发烧等情况,曾在社区诊所里就诊过,但是情况没有改善。两天前开始,她自觉腹痛加重,拉肚子的次数也明显增加,医院就诊。

医生给她做了检查,发现血压已经下降到75/45mmHg,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肚子很鼓,有明显的腹肌紧张,全腹呈压痛和反跳痛,而且已经呈现出休克的状态。

急诊医生认为她可能有器官坏死或者穿孔的情况,因此给她查了一个腹部CT。腹部CT显示大部结肠异常胀大、坏死,外科医生马上给她做了急诊探腹探查手术。手术中医生发现她的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都已经发黑坏死,最后医生切掉了将近1米长的大肠。

手术后的细菌培养和病理均证实,她患的疾病就是沙门氏菌感染而导致的中毒性巨结肠,同时并发了败血症。经过一个月的艰苦治疗,她终于康复出院。

沙门氏菌是何方神圣

沙门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属于肠内细菌科、沙门氏菌属。沙门氏菌共有多种血清型,其中超过种血清型对人具有病原性,也就是对人有致病性。沙门氏菌常存于人类及动物的肠道,一般在土壤、下水道中也可发现其踪迹,是一种人畜共患致病菌,可经由粪口传染,或通过食用遭污染的食品,如肉品、蛋品、牛奶及奶制品等途径感染,鸡蛋上常沾有沙门氏菌。

临床上按照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可简单分为两型:

第一型为伤寒及副伤寒型,潜伏期较长,约1~2周。

第二型是常见的肠胃炎型,潜伏期较短,约6~72小时,通常为12~36小时,症状轻则恶心、呕吐、发烧、腹痛、水便;重则血便、腹胀、剧烈腹痛、高烧不退,还可能引起肠炎或局部感染,老人及幼儿发病时其症状会较为严重,诊断以粪便或血液培养能分离出沙门氏菌作为确诊。

年龄小于3个月的婴幼儿感染沙门氏杆菌,易引发败血症。年龄大于3个月的婴儿感染沙门氏菌则多表现为肠胃炎。如果小孩有持续发烧、拉肚子的症状就要小心沙门氏菌感染。

沙门氏菌可生长的温度为5.3℃~46.2℃,最适合生长的温度为35℃~37℃,最适合生长的pH值约为6.5~7.5,因其生长条件范围广泛,食物一旦遭到污染,就可能在贮存运输过程中大量繁殖菌体,进而增加食物中毒的风险。

勤洗手本可避免

追溯这位女病人患病的原因,就是因为她经常接触鸡蛋,而鸡蛋上带有沙门氏菌,她摸完鸡蛋后没有及时洗手,因此她手上常会有沙门氏菌。就这样,她在吃东西的时候把沙门氏菌带入了胃肠道,造成了沙门氏菌感染。

因此提醒大家在接触鸡蛋后千万要及时洗手。特别是在给宝宝泡奶粉之前,如果碰过鸡蛋,一定要洗手。其实,吃东西前、准备食物前洗手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动作,对任何急性肠胃炎的预防都很重要。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cr.com/ndbxz/7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