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01城u0001图u0001
9月23日,槐荫区高质量招强引优项目推介会拉开帷幕,40个重点招商合作项目公布。与此同时,众多与会企业经过深入洽谈达成了多个合作意向,再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槐荫区强劲的发展后劲与干事创业的奋进姿态着实让人印象深刻。近年来,槐荫区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强省会战略交汇叠加的历史机遇,立足“”发展思路,争当强省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一路奋勇争先、一路攻坚克难、一路拼搏向上,高水平建设“齐鲁门户,医养之都”,不断开创槐荫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如今,地区生产总值已突破亿元大关的槐荫正在实现从跨越式发展到引领式发展、从“交通枢纽”到“经济枢纽”、从“人气新城”到“实力新城”的转变,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兴业,“产城人”融合发展的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一流城区跃然而出。以产兴城“”现代化产业体系动能澎湃一个区域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产业兴”一直是槐荫区热度最高的字眼,它是“五兴促西兴”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是槐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和魂。在对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槐荫区提出了构建以医养健康、先进材料、智能制造三大产业为主导,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商务会展、汽车消费四大产业为特色,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两大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截至年底,“”现代化产业体系行业增加值实现.6亿元。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槐荫区正以其独特的产业魅力和活力,展现着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蓬勃生机:槐荫区、医学中心“两位一体”联动发展、相互赋能,今年共推进新签约项目32个,新开工项目6个,新注册产业类企业27家,在黄河之畔、京沪之间,一座孕育着新动能、新活力的“医养之都”正拔节生长;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破题起势,运营“京沪系”楼宇8座、特色产业园区20余个,省(市)级学会聚集区上半年举办医学类会议余场,带动周边消费万元;智能制造产业区提档升级,山东力冠、山东鲲鹏计算机等14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地,槐荫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家,18家企业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总量达到42家。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项目的带动与支撑。槐荫区将年确定为“抓项目强产业深化落实年”。今年上半年,4个省级、30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工率分别达到%、93%,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项目投资完成率达到70%。全区总投资亿元的个重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与此同时,槐荫区新谋划储备重点项目个,总投资.48亿元。印象济南商圈招商引资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更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为了让更多优质项目纷至沓来,槐荫区不断创新优化招商模式,塑造双招双引新优势。槐荫区构建了“产业主管部门+投促”紧密配合的“1+9”产业招商推进机制,创建“一个产业,配一个专班,定一个规划,制一套政策,建一只基金”的“五个一”招商全生命周期服务。今年以来,槐荫区开展各类招商活动32场,签约落地通用环球眼科医疗总部、上药(山东)医疗器械、合生汇商业综合体等重点项目49个,计划总投资亿元。从黄河岸边到西部新城,从精密工厂到智慧实验室……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引领下,槐荫每一个角落都激荡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澎湃浪潮。秉持“新”的理念,追求“质”的卓越,槐荫区正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勾勒出一幅中国式现代化槐荫实践的崭新画卷。以城聚人“一流城区”锻造城市发展新魅力全省“高质量发展进步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一个又一个分量重、成色足的金字招牌是槐荫区在城市建设上交出的亮丽答卷。投资3.09亿元实施腊山河综合治理工程,建成集风景、人文、生态于一体的腊山河休闲风景带,今年新建成张庄机场文化公园等5处高品质游园,打造一院四馆“七彩花田”、经十路沿线、京沪会客厅等重要节点的小微景观……一处处温暖的城市细节是中国式现代化槐荫实践的生动内涵。近年来,槐荫区坚持城乡统筹、品质提升、功能拓展和环境优化并举,城区颜值不断刷新,“齐鲁门户,医养之都”气质持续彰显,一座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新槐荫日益崛起。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槐荫区“一流城区”底气越来越足离不开产城融合带来的独特魅力。为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落地实施,槐荫区将医学中心、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智能制造产业区、百年商埠历史文化区和乡村振兴示范区这“五大主战场”作为支撑槐荫现代化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给槐荫的城市面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大片荒芜土地如今已是高楼林立,这是济南国际医学中心的真实写照。眼下,俯瞰济南国际医学中心,一个又一个重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齐鲁中科现代微生物技术研究院等三大国家级平台先后落户,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质子中心、济南精准医学产业园一期等20余个重点项目建成运营。8年京沪高铁开建,年全线运营。槐荫区抓住京沪高铁带来的机遇,开启了济南西站商务区建设,打造宜商宜业宜居宜游的“枢纽之家”。济南西站商务区瞄准“大窗口、大交通、大文旅、大会展、大商务”五大功能组团,依托辖区内60余座高品质写字楼,提升精准招商水平,高标准、高起点、高规格统筹推进片区一体规划、一体开发,形成高端资源要素配置新高地。智能制造产业区提档升级在智能制造产业区,一座座现代的厂房拔地而起。槐荫经济开发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创造性整合园区与社区两个赛道,着眼企业与职工两类群体,工业社区治理新形态正在加速形成。百年商埠历史文化区与乡村振兴示范区坚持特色先行。在百年商埠历史文化区,Citywalk成为新的时尚旅游形式,这里坚持留、改、拆并举,打造特色文旅融合产业链。在乡村振兴生态区,统筹推动“七星九美十三香”沿黄村庄连片发展,打造30公里齐鲁黄河生态景观带,引爆乡村旅游。以人兴业增进民生福祉打造和谐幸福新高地去年,槐荫全区新引进博士生人、青年人才1.5万余人,全区人才总量达到22.6万人,“才聚槐荫”的崭新局面正生动呈现。人才的纷至沓来是全区产城融合发展的硕果,更是一座城市温度的生动呈现。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今年以来,槐荫区民生投入只增不减,20件重点民生实事加快办结,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1.5%。高质量就业更加充分,今年上半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近1.5万人,完成全年指标85.65%;槐荫区建成了全市最大的“劳动者之家”公寓,贴心服务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安心顺心在济就业;槐荫区成功入选山东省“就业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名单。教育强区成效更加彰显,近年来,积极引进山大、山师大基础教育集团等优质资源,推进合作办学14所,今年6月份与历城二中教育集团签约引进稼轩学校,竭尽全力让槐荫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一流的教育服务。民生兜底保障更加坚实,积极创建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扎实推进“保交房”工作,让老百姓吃上安居乐业的“定心丸”。教育强区成效更加彰显。“我之前刚在这办理了公司营业执照,工作人员了解到我有社保登记的需求,顺便帮我开通了社保网上服务。以后社保业务可以和审批等业务一起办,真是太方便了!”在槐荫区“齐鲁之窗·宜商服务中心”内,张扬先生现场体验了新推出的社保助企驿站服务。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赖以生存的土壤,近年来,槐荫区不断拓展数字政务和宜商服务的创新领域,探索“齐鲁之窗”“宜商中心”“槐小花”三大政务服务品牌整体联动新模式,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以人兴业成为槐荫区的亮丽名片。在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方面,槐荫区以“极简”审批为出发点,大力推行“口述申办”“延时服务”等便利化举措,创新打造大型酒店、医院、康养中心、人力资源公司等12个行业领域的“企业大事一体办”齐鲁之窗服务样板,提供链条式审批服务,全流程跟踪帮办,切实提升审批服务效能。为给企业提供宽松便捷、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槐荫区研究出台了优化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细则,完善项目供地、手续审批、项目开工、入库纳统“四个并联”审批联动机制和要素保障机制,并在全省首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宜商服务系统,出台“宜商槐荫十八条”,全要素打造“宜商槐荫”品牌,全面构建“近悦远来、活力充沛”的发展环境。记者:文/图张龙编辑:张钰校对:王婷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cr.com/ndbxz/11894.html
- 上一篇文章: 协同共赢美百年门窗家居重磅发布一站式赋能
- 下一篇文章: 半小时交通圈共同富裕郊野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