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泉区东土门村三治融合让村庄实现华丽
自治、法治、德治是乡村治理的三个基本要素。鹿泉区作为全国个县(市、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之一,紧抓党建引领、群众路线、问题导向和融合为要这四个核心关键,积极构建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三治融合”模式,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走进白鹿泉乡东土门村,这里街道干净整齐、房屋古朴典雅,建筑风格相近,而不远处就是旅游景区土门关驿道小镇。东土门村位于鹿泉区西部,紧邻城区,交通便利,近年来因土门关驿道小镇的开发建设而变为了旅游村,去年还被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评选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现在整个村子无论是村容村貌还是产业都已经和景区发展融合在一起了,这得益于该村党建引领的“三治融合”,真正实现了村民生活变好、村庄变美、产业变强的华丽“蝶变”。而在几年前,东土门的环境还和景区格格不入,为此白鹿泉乡和东土门村积极构建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的队伍,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实现网格化管理,采取了党员包联的模式,强化党员带头意识,挨家挨户讲道理、做工作,和村民一起商量着怎样利用好家门口的旅游资源。党员们先从自家开始,主动清理门前杂物,拆除占道大棚等,带动老百姓也跟着清理起来。渐渐地,大街变宽了、村庄变美了、人们变自觉了。村两委在听取了党员和村民的意见后把公共区域纳入统一管理,实施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制度、建房保证金制度等,充分显现村民自治成果。今年刚刚修建完成了雨污分离管道,大街铺设了便道砖,民居风格也统一起来,从沿街到巷内都焕然一新,渐渐融入到景区里,让东土门村重现出了当年“三衢通衙旱码头”的繁荣景象。为了巩固现有成果,东土门村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统一思想、群策群力,把三治融合制度化,在大街两侧建立展示牌,印刷标语等,让三治融合理念深入人心。他们还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年活动室等,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厚植文明乡风,共建美丽家园。东土门村委委员许丹丹对说,他们的新风大食堂去年年底正式投用,把新风大食堂作为移风易俗的载体,倡导村民到新风大食堂办理红白事儿,杜绝天价彩礼,大操大办,引导村民建立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目前,东土门村积极推进“旅游+”的发展模式,依托土门关驿道小镇旅游资源优势,在景区建设了村民自主创业经营区,带动村民致富增收,并实现了村内余人就业,去年东土门实现村集体收入万元。许丹丹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坚持党建引领,构筑政治堡垒,在乡村治理工作中,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全面参与,不断密切党员与群众的联系,推动治理工作的高效开展。近年来,东土门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加速与周边产业的融合,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翟磊赵杨韩冰编辑孟思彤作者/来源:精彩鹿泉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cr.com/ndbxz/10202.html
- 上一篇文章: 龙潭绿色蝶变,变出美丽新样板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