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讲堂0729
我想边看文字边听节目 可以啊,你点上方音频就可以听节目啦 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为听众朋友们介绍年农业农村部实施的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这五大行动是指: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行动、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行动、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行动和水产种业质量提升行动。做客我们节目的专家是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原推广研究员王立新。 主讲嘉宾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原推广研究员王立新 乡村讲堂 为什么要开展养殖尾水治理行动呢?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方式从传统粗放养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在水产养殖的集中连片区,养殖尾水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这不仅危害了养殖区域的生态环境,也对水产养殖自身造成了严重危害。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在年组织对现行的《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和《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两个标准进行修订,以适应各地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具体到每一位水产养殖生产者该如何配合做好这项工作呢? 在这里,我给大家简单介绍养殖尾水的具体方法及各有什么特点。 养殖尾水的处理方法及特点: 1、物理法:包括利用各种孔径大小不同的滤材,阻隔或吸附水中杂质,以期保持水质洁净,目前以机械过滤和泡沫分离处理技术效果最为明显。砂滤池也能较好地将大颗粒的养殖残饵和粪便去除,常被用于循环水养殖类养殖场。但机械过滤对COD、BOD、N和P的去除效果不佳。 2、化学法:通过化学氧化方法,常用的氧化剂有臭氧、过氧化氢、二氧化氯、液氯等。可以有效地氧化水产养殖尾水中积累的氨氮,亚硝酸盐,降低有机碳含量、化学需氧量浓度,去除尾水中多种还原性污染物,起到净化水质作用。臭氧具有高效、无二次污染等特性常被使用。 3、生物处理法 生物处理法由于其成本低、适应性广、具有生态性和再生性,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目前得到普遍 3、内服药给药量的确定:主要是根据水产养殖动物每kg体重所用药物量,还要考虑鱼的不同养殖阶段,水质情况等进行确定; 4、起抑制性作用的药物不会减少病原菌的数量,只有当药物在水产养殖动物体内以有效的浓度保持一定时间时,才能杀灭水产养殖动物体内的致病菌而产生治疗效果。 (四)渔药使用效果的判定 具体治疗效果通常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定:死亡数量、游泳状态、摄食状态、症状、病原菌保有率、抗体效价的变化、病理组织图像。 接下来,请王老师给大家介绍“五大行动”的第四项行动--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行动。 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行动的工作目标有三个:一是年通过在辽宁、江苏等12个省(区)开展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行动,建立一批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试验推广点。二是相关技术试验示范取得新进展,力争大黄鱼、花鲈、石斑鱼、鲆鲽类等海水养殖鱼类推广点配合饲料替代冰鲜幼杂鱼率不低于60%。三是总结提炼大黄鱼等养殖品种的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技术模式9种以上。 (二)工作任务 1、在浙江、福建、广东、海南、辽宁、山东等6个省建立大黄鱼、石斑鱼、花鲈、鲆鲽类海水鱼类试验推广点。 2、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等9个省建立大口黑鲈、乌鳢淡水鱼类试验推广点。 3、在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湖北、辽宁、安徽等10个省建立梭子蟹、青蟹、中华绒螯蟹蟹类试验推广点。 接下来,请王老师给我们谈谈,我们每位水产养殖人员如何配合、参与做好这项工作? 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院长)麦康森建议,摒弃传统水产养殖习惯,立法禁止用冰鲜小杂鱼作饵料。我国现每年消耗低值小杂鱼达万吨,占年捕捞产量25%以上,消耗、破坏大量的野生渔业资源,是我国海洋捕捞幼捕、滥捕的主要原因。由于被滥捕的小杂鱼往往是经济鱼类的幼鱼,这种用“小鱼养大鱼”的养殖模式,饵料系数高达5—7,是不可持续的。这也是一些西方国家专家对我国水产养殖发展模式诟病的焦点。直接投喂小杂鱼,不仅严重污染养殖环境,而且小杂鱼在储藏运输过程中更容易腐败变质,成为多种病害的来源,导致水产养殖病害频发。 我国水产饲料行业的发展总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基本是天然饲料,为中国水产饲料行业发展的初始阶段;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中国水产饲料行业开始发展,技术和市场逐渐形成,饲料工业年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第三阶段是年以后,行业政策日趋规范,市场集中化程度增强,创新成为企业制胜之道,饲料品种日渐增多。日前,我国水产养殖饲料随着产业规模的发展也日臻完善,适合于不同养殖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配合饲料还是比较充分的。由于此次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行动确定的养殖品种都属于肉食性鱼类,所用的配合饲料要求鱼粉的比例较高。当前,我国饲料行业的主要原料鱼粉主要还得依靠从国外进口,年我国鱼粉产量约65万吨,同年我国饲料用鱼粉进口量为万吨,进口金额约为亿元。而国际市场鱼粉的价格受秘鲁等国鯷鱼渔业资源的影响波动较大。 总之,我认为无论听众朋友的养殖场是否被当地渔业部门选作为此次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行动的试验推广点,都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这是未来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各养殖场要根据自己的养殖品种的生长情况,在当地选择质量优良、价格合理、信誉度好、市场占有率大的饲料企业作为供应单位,在养殖生产中逐步提高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的比例,并确保生产出优质健康的水产品。 接下来,请王老师给大家介绍“五大行动”的最后一项行动--水产种业质量提升行动。 水产种业质量提升行动的工作目标有三项,一是开展水产新品种试验推广、生产性能测试试点和南美白对虾等重要养殖品种联合育种。二是建立水产新品种试验推广基地个以上,研究制定一批水产新品种良种良法配套技术规范。三是示范推广优质、高效、多抗、安全的水产新品种20种以上,进行水产新品种示范推广效果调查评估,辐射带动有条件的养殖企业广泛参与,提升水产养殖良种化水平。 我们了解了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的水产种业质量提升行动制定的工作目标。下面请王老师给我们谈谈,我们每位水产养殖人员该如何配合、参与做好这项工作?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水产种业作为现代渔业的第一生产要素,是推动现代养殖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南非开普敦发表的“遗传育种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中指出,优良品种是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培育优质、高产、抗逆的水产养殖品种,始终是水产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的热点。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在各种因素对促进养殖业发展的贡献率中,良种占40%,饲料和疫病防控各占20%,养殖管理占15%等。 当前,我国水产种业也面临着良种化水平不高、良种选育方向单一、部分优良苗种依赖进口,苗种质量安全存在隐患,水产原良种覆盖率有待提高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一要依托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完善新品种审定制度,探索开展水产原良种(种质资源)鉴定制度;二要进一步规范品种试验、跨国跨区引种安全评价制度,探索建立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以及抗病、抗逆性鉴定制度;三要加快建立品种审定前性能测试和不适宜品种退出制度,探索建立水产新品种特异性标识和保护制度,加强新品种保护和服务;四要加快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形成“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加快绿色品种创新是我国种业发展的方向;五要建设一批种质资源场、育种创新基地,加强水产苗种生产监督管理等。 作为普通养殖生产者在生产中可能会遇到使用水生动物的原种、品种还是良种的疑惑,在这里您能不能给大家解释一下。 原种:水产养殖业的原种主要是指取自于天然水域的野生水生动植物种以及一些原始的亲体。人们最熟悉的河蟹、黄河鲤、大黄鱼等就是具有很多优良性状,并被大规模养殖的水产原种。水产原种经过长期在自然环境中进化,具有适应能力很强,饲养容易等特点。但是,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产苗种在不同地域间流动,都有可能对水产原种造成混杂。 品种:指经多代人工选择育成的具有遗传稳定性状,并有别于原种或同种内其他群体之优良经济性状及其他表型性状的水生动、植物。是人们根据水产养殖业的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定向选育出的水生动植物。这些经过人工选育的水生动植物或具有生长快、或具有产量高、或具有质量好,或具有抗逆性强,或同时具有以上不同特性等特点,并且这些特性可比较稳定地遗传到下一代。在这方面我国人工选育的鲤鱼品种比较丰富,主要有:荷元鲤、三杂交鲤、松浦镜鲤、湘云鲤、丰鲤、豫选黄河鲤等。 良种:指生长快、品质好、抗逆性强、性状稳定和适应一定地区自然条件并用于养(增)殖(栽培)生产的水生动、植物种。水产养殖的良种对生长的环境没有太大的要求,在养殖的过程中被很多人所选择,而且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当前,我们养殖的水产品种大多都是经过选育,具有生长速度快、品质好、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的品种。各位听众朋友在水产养殖中要根据当地的环境特点,选择适宜在当地养殖的优良品种。所用苗种最好是经国家原良种委员会审定,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各省级水产技术推广站推荐,国家级或省级等原良场生产的苗种。 觉得不错,请点赞! 直接扫描下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cr.com/jpjbxz/4905.html
- 上一篇文章: 黄疸护理小常识
- 下一篇文章: 成人高考每日一练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