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阳一男子很爱吃鱼,经常会买鲈鱼煮来吃,日前在洗鱼的时候,无名指和小指中间不小心被刺扎了一下,没怎么在意,不料几天后,手竟起了恐怖变化......

7月17日,贵阳市民王老伯从菜场买了条两斤六两的鲈鱼,准备烧好晚饭吃。洗鱼的时候,王老伯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中间不慎被鱼身上的坚硬部位扎了一下,没出血也未发现伤口,经常洗鱼吃鱼的他完全没放在心上。但三天后,王老伯医院EICU科(急诊重症监护室),有可能面临截肢……▲鲈鱼资料图(来源:视觉中国)王老伯:我平常很爱吃鱼,经常买鲈鱼,17号那天我在处理鱼内脏这些,无名指和小指中间不小心就被一根刺扎到,当时样事都不得,以前洗鱼被扎的情况可能有上百次吧,这次我也没觉得有哪样。结果第二天(18号)早上9点手上就有小点红肿,我喷了点云南白药,但到下午3点红肿没好转反而更严重,医院皮肤科看,住院观察。▲刚开始只是手指微肿,两天后发展到全手并起泡(图片由医生提供)省医EICU科董医生:王老伯是7月20号送到我们科来的,医院的皮肤科待了两三天,刚开始手指只是有点红肿,还以为是皮肤上有什么病变。但治疗后第二天,越来越肿,查房医生一看不对头,一问才晓得有鱼的接触史,有医生就还怀疑是"创伤弧菌",这个细菌致死率高,就赶紧转院到我们急诊科。省医EICU科的医生们提取了王老伯感染组织的样本,经过基因检测,结合临床症状,结果确认为感染"创伤弧菌"。省医EICU科董医生:当时已经肿到腋下,我们调整了抗生素治疗,一天半后缓解了手臂腋下的肿胀,但手上的肿胀总体还是严重,而且他已经感觉到手丧失了知觉。为了充分的减压引流,我们外科医生只有在他手上切开几个部位。(图片由医生提供)王老伯:前两天简直痛得遭不住,想死的心都有,还好及时转到省医EICU科,在他们医生的帮助下,这两天我手都能动些了。董医生介绍,经过几天的紧急治疗,目前王老伯手肿胀的情况有所好转,部分手指可以轻微活动。但是总体情况还未完全稳定,需待进一步观察。王老伯可能将面临两种结果:1.手的形态保住,但部分功能可能会丧失;2.如果组织坏死还在扩散,会危及生命,也许要截肢。据了解,王老伯今年60岁,"一般感染创伤弧菌48小时死亡率在50%—70%。很多感染这个菌的人,不是截肢就是身亡,目前来看,他算命大的了。"

延伸阅读

来势凶猛的创伤弧菌(海洋创伤弧菌)是什么?据悉,海洋创伤弧菌是一种在海岸环境中自由生长的细菌,它存在于河海交界处,与霍乱弧菌、肠炎弧菌同为导致人类感染疾病的三大弧菌。一旦被它感染,75%的患者在入院48小时内会因多脏器功能不全而亡,因此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海洋创伤弧菌感染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进食生的或未经加工熟的贝甲类海产品(尤其是牡蛎),其危害不止是引发胃肠炎,更可怕的是引起蜂窝组织炎和败血症,死亡率高达50%以上。另一种感染途径是破损的肢体接触海水,或海产品刺伤皮肤而感染。细菌通过破损的皮肤快速传播,可以导致严重的肌炎和肌膜炎引发严重的坏疽,继而发生败血症。过程相当迅速,死亡率极高。如何避免悲剧发生,方法要知道预防创伤弧菌感染,尤其是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人或长期病患者,应注意下列事项:1.如果手上有伤口,应该对伤口进行彻底清洁剂使用防水布料妥善包扎伤口,避免伤口接触海水或是生的海产,即使是轻度或没有感染的伤口也应该严格避免海水与海产品的接触。2.在处理生的贝壳类海产或其它海鲜时,应戴上厚塑胶手套,以免被刺伤。如果不小心被扎到,请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医院就诊,说明病情,不要硬扛。3.不要生吃海鲜尤其是牡蛎以及其他贝类海鲜,要彻底熟透以后才能食用。煮的时候,贝壳张开后再煮5分钟;蒸的时候,贝壳张开后再蒸9分钟;炒的时候,℃炒至少10分钟。有关专家表示,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创伤弧菌进入肠道会被杀死,不会发展成败血症。肝硬化和其他慢性肝病、血色素沉着病及免疫缺陷者(由其他潜在疾病或药物治疗引起)的患者,是感染创伤弧菌后发生败血症的危险人群。另外,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地中海贫血等慢性病患者,也是极易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海洋创伤弧菌,患者初期表现为发烧和皮肤受损部位出现发红、水疱。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会迅速发展为皮肤组织大面积坏死,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多脏器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死亡。专家建议,日常生活中为避免感染海洋创伤弧菌,应该尽量少吃生冷食物,海产类食物要煮熟再吃。在挑选或者食用海鲜时,要避免被尖刺部位扎伤,尽量带上手套操作。海上作业避免受伤或将皮肤伤口暴露在海水中。皮肤发红局部出现水泡,又有吃生海鲜、皮肤被海鲜剌破或海边作业的经历,医院诊治。

来自:贵阳晚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cr.com/jpjbxz/4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