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读

大家好!本篇是《盛神篇》之四。

本篇中鬼谷子告诉我们两件事:一是普通人怎么做才能升维到真人;二是真人的职责使命。

如何升维到真人,鬼谷子给出了一个模式,那就是:养气,模式化,习惯化。

关于养气,文中给出了两个关键字,一曰静,二曰和。

养气与静和二字是相互促进的。

原文是这么说的: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

很多人说心总也静不下来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心若要静,须要先平;心若不平,必不能静。就像水,若有高低流速,或受外力作用,一定会水波激荡,哪里能静。

又有人问如何做到气和?

我的建议是:要想体内五气和谐,先要做到相互开放,相互开放才能相互交流;在交流的时候使五气的频率比较接近,才能同频共振相互融合。五气能够开放、交流、融合,就能变得更强。

人的生命力足了以后,就能源源不断地为精神力提供动力。

“四者不衰”中的四者是指:志、思、神、德。

志就是要干什么,是生命力的目标和方向,也是生命力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思就是如何干才能干成。指认知、分析、规划、设计、计划、实施、总结等思维能力。

神是心理能量,存储在心中,原文就是“心为之舍”。神是连接生命力、精神力和道的关键,原文说“是故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中,这个“一”,就是先天的元气。

德是指生命力变得旺盛起来的方法,也是促使生命力向精神力高效转化的方法。

如果能够持续不断地从道中吸取先天的能量,再将这些能量转化为强大的生命力,再将这些生命力转化为精神力。这套神奇的能量转化模式,如果在我们身上形成了习惯,我们就可能成为真人。

至于真人的使命,鬼谷子说得宏大而简明: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

真人要怀着跟道一样的目的(怀天心),用道的方法去滋养催生万类(施德养)。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目的和方法都要合道。

二原文

注意:文中粗体文字为今日解读部分。

盛神法五龙。盛神者,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故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一生,出于化物,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其必不通;其通也,五气德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意思虑,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三解读(接上篇)

原文: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

解读:平静和谐的心态,可以让我们的五气得到滋养而变强,五气充足以后又可以促进我们内心的平和。

原文: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

解读:在五气源源不断的转化下,“志思神德”这四者也会长盛不衰,什么伟大艰难的事情都可以做成。

原文: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

解读:从道中吸取先天的元气来滋养人体生命力,再将生命力高效转化源源不断为精神力提供能量,这是个神奇的过程。熟练掌握了这个方法,普通人也能变成真人。

原文: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

解读:真人,就是道的一个部分,能跟道完全融合在一起。他们怀有跟道一样的先天之气,去滋养并催生周边的一切。无论是目的(怀天心),还是方法(施德养),跟道都是一致的。

原文:无为以包志意思虑,而行威势者也。

解读:不必刻意为之,我们的志意思虑中自然而然就能包含天心德养,自然而然就带着天地大道的威势。

原文: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解读:修行的士人都懂得上述道理,只有生命力旺盛了,精神力强大起来了,才可能支撑起自己的志向,才能养志。

……

至此,用了四篇文章解读《本经阴符七篇》的第一篇《盛神篇》,接下来将开始解读《本经阴符七篇》的第二篇《养志篇》。觉得有用的朋友,请继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cr.com/bxzzl/10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