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三门,蟹香天下浙江三门县国土空间总
1.三门县简介 三门县,隶属于浙江省台州市,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东北部沿海。西枕天台山,东濒三门湾,北接宁海县,南毗临海市。三门县全县陆域面积约.9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77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控制范围包括海游街道、海润街道、沙柳街道全域,面积.87平方公里。七普人口三门县常住人口人。年,三门县实现生产总值.5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年的12.1∶47.4∶40.5调整为11.5∶48.3∶40.2。人均生产总值为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年财政总收入81.18亿元。 三门县夏、商、周,为瓯越地。春秋战国属越国,后属楚国。秦朝三门隶属闽中郡。汉惠帝三年(公元前年),三门县属东瓯国。建元六年属会稽郡。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三门属回浦县,会稽郡。东汉光武帝时期(公元25年),三门属章安县。三国吴大帝时期(公元-年),置临海县,三门属临海县。少帝太平二年(公元年),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三门属临海郡。隋三门属临海县,隶吴州。唐武德元年(公元年),临海县改海州,武德四年(公元年),三门隶海州。武德五年(公元年),改海州为台州,三门属台州。宋元明清时期分属临海、宁海两县,隶台州。民国时期,三门分属临海、宁海两县。 民国二十九年(公元年)设置三门县,隶属台州行政督察区,三门县“在县境蓬莱乡六都之北,瀛州乡十都之南,其西口有三门屿、白蛇山矗立,俨成三门,故名,三门为申(即上海)、甬(即宁波)、台(即临海市)往来商轮出入要口”。三门县以此得名。年5月22日,三门县划归宁波管辖。年7月,三门县恢复属台州。年5月,宁海县沙柳公社划归三门县。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台州撤地建市,三门县隶属台州市至今。 三门县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试点地区之一、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三门县行政区划图 2.目标战略目标定位:打造开放港城、实力港城、鲜甜港城,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港城。 发展战略:通道极化发展;实业拥湾崛起;核心聚能突破;山海田园融合;民生品质共享。 3.区域协同构建“融入长三角、接轨沪甬舟、联动三门湾、服务都市圈”的区域一体化格局。经贸开放:全面对接区域开放门户,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大格局;交通链接:以三大区域通道链接为重点,提升区域中心城市直连水平;产业创新:共筑湾区先进制造高地和创新成果转化基地;生态文旅:以山海文旅轴带联动为重点,融入区域文旅发展格局。 长三角一体化 聚焦三门湾:构建深度一体化湾区空间新格局;南联临海、市区:强化交通一体、湾区联动、产业协作;西承天台、嵊新:突出生态共保,文旅一体,产业协同。 三门湾一体化 4.国土空间格局4.1总体格局构建“一核、一带、一屏、一湾”总体格局。 一核即县域主中心,强化中心集聚,提升中心辐射带动和公共服务能力。 一带即城乡田园融合带,集聚县域重点城镇产业空间,统筹沿线城乡田园布局。 一屏即山区绿色屏障,以陆域山林为主体,涵盖陆域重点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构建陆域生态屏障。 一湾三门湾区,加强沿海沿湾陆海统筹,合理布局湾区发展平台,保护近海生态屏障。 总体格局 4.2陆海空间统筹陆海生态、渔业、工业、港口航运、旅游休闲等各类用海用地空间,构建“一主两副一带三片区”的陆海统筹格局。 一主:中心城区(滨海科技城)。 两副:临港产业城、沿海工业城。 一带:陆海统筹发展带。 三片区:三门湾滩涂湿地保护片区、三门海洋产业与港口航运发展片区、三门东部生态渔业旅游用海保护片区。 陆海空间 4.3生态保护格局构建“六山通海、五港连城、山海相融”的生态保护格局。 生态保护格局 构建以湫水山省级森林公园为主自然保护体系。以湫水山省级森林公园为主体,建设自然保护地体系,维护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地体系 4.4农业空间格局构建现代农业空间格局,推进海产养殖规模化、千亩方万亩方良田耕作连片化、低山种植现代化,推进差地整治提升质量,形成“一心、两带、四区”的农业空间格局。 一心:农业产业服务推广中心,分布在中心城区,服务县域农业产业生产经营; 两带:粮果种植生产经营带和水产养殖经营带,串联鲜甜三门农产品生产交易链; 四区:农渔环港区、良田集聚区、低山果特区、田园提质区,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县域农业格局 5.城乡发展格局5.1城镇空间打造“一主、两副、五特、三圈”的城镇空间。 一主:中心城区县域城镇主中心; 两副:浦坝港镇、健跳镇两个县域城镇副中心; 五特:珠岙、亭旁、横渡、花桥、蛇蟠五个特色乡镇; 三圈:三个城镇生活圈。 城镇空间 5.2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发展策略:山城海景融合;组团产城融合;东聚中塑西优;联动一江两岸。 构建“一核、两带、三区”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一核:三江口城市新核心; 两带:珠游溪核心功能发展带/+/清溪城乡田园发展带/ 三区:西部城区/+/三门核心城区/+/滨海新城片区/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6.产业体系6.1现代产业体系(1)现代制造业体系:4+3+X 四大优势产业:整车及零部件(汽摩配);现代橡塑;清洁能源;装备制造。 三大特色产业:医药化工、服装时尚(冲锋衣)、新型建材。 若干新型产业:新材料、海洋装备、通航产业。 (2)现代服务业体系:4+3+X 培育壮大城市经济:总部经济、金融服务、商贸服务、现代物流。 做特提优幸福经济:全域旅游、健康养老、社区服务。 探索发展智慧服务:平台经济、线上经济、新零售。 6.2产业平台以省级经济开发区为主体,统筹整合县域产业平台,形成“一区、两片”省级开发区总体布局;滨海科技城以高新技术为导向、临港产业城以海洋经济为导向、沿海工业城要以智造产业为导向,打造万亩千亿级产业平台。海游-珠岙工业走廊要联动发展、创新转型,打造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示范带。 一区:三门经济开发区核心区; 两片:临港产业城片、沿海工业城片。 产业平台 7.基础设施体系7.1综合交通体系铁路网:客运铁路:甬台温铁路、沿海高铁、金台城际铁路;货运铁路:沿海货运铁路专线。 高速网:打造“一横两纵”的高速公路网结构。纵向:沈海高速、沿海高速(甬莞高速);横向:上三高速连接线。 国省道:打造“两横三纵”国省干线公路网结构。两横:S、S;三纵:G、S、S。 综合交通体系 7.2城乡公共服务1个县域公共服务中心:中心城区。 2个县域公共服务副中心:浦坝港副中心、健跳副中心 8个乡镇/街道级中心:以珠岙镇、亭旁镇、横渡镇、花桥镇、蛇蟠乡及海游、海润、沙柳打造乡镇/街道级中心,深化社区/行政村公共服务点构建覆盖全域的城乡公共服务生活圈。 城乡公共服务 8.历史文化保护格局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处(浙江省第六批历史文化名村):横渡镇东屏村、珠岙镇高枧村。 中国传统村落2处:横渡镇东屏村、横渡镇岩下村。 浙江省传统村落18处:海润街道祁家村,沙柳街道板樟山村、金板山村、下南山村,亭旁镇南溪村、包家村、赖岙村、杨家村,浦坝港镇后陈村,珠岙镇珠岙村、竹墩村、香山村,横渡镇东屏村、岩下村、桥头村、王岐庄村,蛇蟠乡黄泥洞村、山前村。 加强各级文保单位和文物保护点保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县级文保点48处;历史建筑25处。 历史文化街区:培育1-2处三门代表性街区。 非物质遗产保护传承:非遗项目、传统文化。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cr.com/bxzfy/11237.html
- 上一篇文章: 点赞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成立第二批凤
- 下一篇文章: 火爆了周杰伦五月天演唱会门票卖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