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失调与许多胰腺疾病相关。循环中的肠道菌群可引起胰腺及胰腺外感染从而导致急性胰腺炎,而急性胰腺炎可影响肠道粘膜屏障完整性,并减少胰腺抗菌肽的产生;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代谢变化而恶化胰腺外分泌不足,从而引起慢性胰腺炎,而慢性胰腺炎可抑制食糜的碱化,并引起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肠道菌群可迁移至胰腺并促进肿瘤炎症的发生,可影响胰腺癌患者对肿瘤免疫治疗及化疗的应答。(ClinGastroenterolHepatol.Jan;17(2):-.)

年DDW中关于肠道微生态与胰腺疾病的研究进展如何?接下来我们对部分摘要进行解读。

肠道微生态与急性胰腺炎

一项单中心、前瞻性、平行、双盲、随机对照研究,纳入86例(>18岁)中重度及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按1:1随机分为两组,并按胆源性及非胆源性胰腺炎进行分层。治疗组(GroupI)给予1g含有益生菌与益生元的合生元,用ml生理盐水溶解口服或鼻饲给药,对照组(GroupII)采用安慰剂治疗,每日2次,治疗14天。

结果显示:两组败血症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59%vs.64%;p=0.59,RR-1.08),治疗前7天,白细胞和嗜中性白血球总数显著下降(p=0.01和p=0.05),其他炎症标志物未见明显下降(见图1)治疗组中位住院时间(LOH)显著降低(11vs.17天;p=0.02),死亡率没有降低。

(DDWAbstract)

图1益生元与安慰剂组治疗期间炎症标志物比较

(点击查看大图)

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胰腺炎

研究纳入73例慢性胰腺炎至少持续3年的胰腺门诊患者(年龄:18-60岁),与患者生活至少5年的亲戚(30名)作为对照组。记录临床病史和人体测量数据后,评估患者和对照组的血糖状况,营养状况,氧化应激,外分泌功能不全和疾病形态,对患者和对照组进行粪便菌群及代谢分析。

慢性胰腺炎患者中,39例患有糖尿病,与无糖尿病的慢性胰腺炎患者代谢组学谱无差异。如图所示,CP患者的拟杆菌门显著增加。在属水平上,CP患者中的拟杆菌属(p=0.01),肠球菌属(p=0.02),副杆状菌属(p=0.03)和沙门氏菌属(p=0.02)明显更高。与患有糖尿病的CP患者相比,没有糖尿病的CP患者的代谢物与微生物间相关性更强。丙氨酸(已知会增加胰岛素分泌)与Bacteroidesvulgatus和Roseburiacecicola呈正相关;肌醇(已知可降低血糖)与Roseburiabromii和Bacteroidesvulgatus正相关。

(DDWAbstract)

图2.健康对照组与慢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门水平比较

肠道微生态与胰腺癌

既往研究显示益生菌干酪乳杆菌对结直肠癌表现出很强的抗肿瘤作用,并进一步确定了益生菌衍生的铁色素(ferrichrome)是其发挥抗肿瘤功能的主要介质。该研究旨在探索益生菌衍生的铁色素是否也具有抗胰腺癌的抗肿瘤功能。

研究采用SRB分析和小鼠异种移植模型评估铁色素的抗肿瘤作用。通过增加浓度的5-FU(5-氟尿嘧啶)重复处理建立了5-FU耐药胰腺癌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免疫染色分析细胞周期。通过蛋白质印迹评估与细胞周期相关的分子。

研究结果显示:铁色素在胰腺癌SUIT-2、Panc1和MIAPaCa-II细胞系抑制细胞生长,呈剂量依赖性;铁色素处理可降低securin和cyclinB1的表达,但不会降低CDKN1B和cyclinD1的表达;在SUIT-2细胞中,铁色素能诱导凋亡反应,包括增强裂解的PARP和DNA片段化;转录组分析表明,在SUIT-2细胞中铁色素显著诱导p53相关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显示铁色素显著诱导p53磷酸化,SRB分析显示用p53抑制剂治疗减弱了铁色素的肿瘤抑制作用;在体外5-FU耐药细胞及体内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均证实了铁色素的肿瘤抑制作用。铁色素通过诱导p53介导的细胞凋亡在胰腺癌细胞中发挥抗肿瘤作用。这些发现表明,铁色素可能是治疗难治性胰腺癌的一种新的抗肿瘤药。

(DDWAbstractMo)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cr.com/jpjbxz/5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