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天气不断转凉,

再过十几天直接进入0度天气

而本身对天气比较敏感的小宝宝出现“狗吠声”,爸妈千万别以为当作是普通的感冒引起的现象,稍微处理不当,宝宝的性命都可能堪忧。

由于气温骤降,呼吸道感染人数增加,其中免疫力最脆弱的就属婴幼儿与老年人,因此也是罹病的高危险群。

案例1

急转危,及时准确就医很重要!

1岁大的宝宝,出现咳嗽、发烧等感冒症状,家长带至邻近小儿科诊所看诊,医师表示宝宝仅是感冒,所以开立感冒药物让宝宝服用,没想到当天夜晚宝宝出现无法入睡、呼吸急迫、哭不出声音等情况,但是,让家长感到怪异的是,孩子竟然还出现类似鼾声又很大声的呼吸声、原以为是宝宝鼻塞打呼,便不以为意。

到第二天晚上6点,药效过后又开始发烧,温度又上升到38度快到39,父母喂吃退烧药,就这样烧又退..烧又退…期间难以进食,只是喝了点奶。

到第三天早上回诊,已经烧三天了,正常隔天就不会再烧那么高了,医生请父母回家再注意温度,到傍晚五点时妈妈请婆婆顾一下小孩,婆婆说:这样不行,医院。

到医院挂号后要先量体重,因为当天是周末只有急诊医生,检查一下后说宝宝有轻微脱水,并且需要住院,之后就带宝宝去吊点滴,顺便抽血做检查,等待抽血报告(大概要等1-2小时)和办理入院,10点多,急诊女医生来了,看完报告后跟父母说:宝宝的情况应该是哮吼症:初期症状如同感冒,鼻塞、流鼻水和轻度咳嗽及发烧1~2天(一些孩子病程变化更快);接着发作典型的哮吼症状,如声音沙哑、咳嗽时有怪声音,听起来像狗吠声、吸气时有哮吼音(吸气时喉头有杂音,表示上呼吸道阻塞)、呼吸急速、呼吸困难、肋骨间或锁骨上皮肤随呼吸而凹陷、严重者甚至发展为呼吸衰竭,需要插管给予呼吸支持。而且宝宝的白细胞指数已经低到随时会引发败血症,宝宝需要隔离,急诊室太多病毒万一被传染会更严重,但医院没有隔离病房,医院。

转院后护士带父母到旁边的急诊室病房,因为转院所以又得重新打针抽血,又挨针,看着宝宝小小的手脚布满针扎的痕迹,父母真的揪心,宝宝躺在病床上因为很虚弱,一直在昏睡,此时护士测量宝宝的体温,依旧在38.7,一直到半夜3点半,护士通知父母要将宝宝转入ICU(儿童重症监护室)。

将宝宝送进ICU后,迎来的却是人生中第一张“病危单知单”。

医生诊断这是由感冒引起的病毒感染,替宝宝打了抗生素和类固醇,在ICU待了3天渐渐好转,终于可以转到普通病房,,虽然声音还没完全恢复,但也让父母放心不少,之后又住院3天才出院,只是出院后隔天,宝宝的声音又有异常,复查,似乎又复发,这次为了让宝宝完全康复,住了七天才出院,好在并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

*这次哮吼症惊险记,现在回想也着实会让人再捏一把冷汗,而也让这对新手父母重新学到一件事:如果没有办法把握孩子的症状反应,最好还是医院就医。

什么是哮吼症?

哮吼症大多是由副流感病毒所引起的阻塞型上呼吸道急症,病毒会造成气管及支气管发炎、喉头肿胀,当气流经过发炎的声带时,会发出很大的呼吸声,有呼吸困难、窘迫等现象;咳嗽时,声音沙哑,并会发出狗吠似的咳嗽声及哮鸣。6个月大到3岁之间的婴幼儿因呼吸道较短,且呼吸道软骨发育未完成,容易塌陷,加上抵抗力较弱,因此易遭病毒感染引起发炎肿胀。好发在秋冬寒冷的天气,且经常在夜间发作。而越大的孩童至成人遭同样病毒感染的症状,则会随着年纪越大越不明显,仅有一般感冒喉咙痛等状况。

当心哮吼症不慎恐致死

哮吼症的症状通常发生得又快又猛,严重者到了半夜,可能会出现胸骨上端、肋骨间、及肋缘凹陷,鼻翼搧动、呼吸道阻塞与呼吸窘迫的现象,甚至可能导致缺氧而呼吸衰竭死亡,此外,父母应多加注意,哮吼病毒是经由空气与飞沫传播,可避免出入公共场所,并不要接触疑似感染患者,尽量戴口罩与勤洗手,降低感染一律;有过敏体质的婴幼儿更要注意保暖避免病毒上身,若孩子有任何异状就要立即就医。

该怎么照顾孩子呢?

医生建议:“首先要先退烧。可以吃布洛芬等退烧药,在家里,让孩子保持冷静,要让小宝宝呼吸通畅,可以用枕头垫在他后面坐着,湿润的空气对小宝宝很有益处,可以在房间里烧一壶开水,或抱着他坐在浴室里,让热水阀开着,好吸入一些水蒸气。如果外面气候湿润的话,就打开一扇窗户。让孩子呼吸一些凉爽的空气。家里如果有雾化机,可以用生理食盐水制造雾气来舒缓症状,因为湿冷的雾气能帮助孩子缓解呼吸不顺畅,同时也尽量在温暖且较潮湿的环境中活动,在家可利用淋浴的雾气增加舒适度。如果病情没有得到控制,小宝宝出现胸骨上端、肋骨间、及肋缘凹陷,鼻翼搧动、呼吸道阻塞与呼吸窘迫的现象,医院请医生诊疗,千万不要耽误。”编辑/麻姐#投稿#如果你也有看病医疗上的趣事,欢迎投稿分享趣事=赚点稿费??后台回复“投稿”了解更多精心测评,整理确认如果你觉得有用就支持下转发打赏都是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xuezhengcr.com/bxzfy/5589.html